|
|
當前位置:首頁 > 全部 > 專題論述
肉類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一、肉類冷加工的溫度范圍 肉類及其制品的生產由于地區、季節、消費習慣等都有一定的季節性差異。當冷加工的溫度接近于組織液的冰點時,通?杀225-30d,而且低于組織液冰點更深冷的溫度加工或保藏時,在正常情況下可保藏6~12個月,有時可長達1.5-2年。因此,冷加工的肉類,可以較長時間的保持原來的新鮮狀態,對調劑市場的供求,保障供給,擴大商品交流,起重要作用。 肉的冷加工,根據其加工的程度和肉的溫度狀態不同,可分為如下幾種: (1)冷卻肉 (2)凍結肉 (3)半凍結肉 (4)解凍肉 二、低溫對微生物的作用 根據這個原則,細菌與霉菌、酵母菌相比,細菌的生物零度較高,霉菌和酵母菌的較低。不少報告指出:霉菌的孢子即使在-8℃也能發芽,酵母菌在-23℃孢子也能發芽,還有的酵母在-9℃亦能慢慢地發育。耐低溫性的細菌在0-5℃或-10℃左右才達到生物零度溫度。 細菌對上限溫度很敏感,稍微超過上限溫度便滅亡了,高溫殺菌就是根據這一原理。然而微生物在生物零度溫度以下不是死亡只是處于被抑制狀態,即使人工制冷-250℃左右的超低溫也不會滅亡,一般的腐敗菌和病原菌,在10℃以下的低溫發育就顯著被抑制了,達0℃附近發育就非常緩慢了。溫度再低達凍結狀態時,細菌的生長就慢慢地停止了,在生物零度以上的溫度,根據適合各種細菌發育的溫度大致可分低溫、中溫和高溫性細菌。見表1。 中溫性細菌中,在高溫也能發育,故叫耐熱性細菌。低溫性細菌也叫好冷性細菌。好冷性細菌中最適溫度在0℃左右的叫耐寒性細菌,即在低的溫度下也能發育。中溫性細菌經低溫環境中的馴化,也能像低溫性細菌那樣耐寒,稱為溫度馴化。 與肉類有關的腐敗菌和病庫菌,見表2中低溫性細菌群。魚肉初期腐敗菌有海水無色桿菌、黃色桿菌,熒光板毛桿菌等耐冷性細菌。即使在0℃也能發育,所以在0~10℃之間冷藏并不能完全阻止細菌的繁殖。 此外,小球菌、芽孢桿菌也屬于耐冷性細菌,發育的溫度如表3。有的報告指出熒光板毛桿菌、黃色桿菌、海水無色桿菌即使在-6.5℃也能緩慢地發育。 2、低溫與細菌的繁殖和分解作用 細菌在低溫下對食品的分解作用,隨溫度的降低,繁殖的減弱,對食品的分解作用也隨之減弱下來。從0℃以下細菌對食品的分解作用基本停止了,但延續的時間相當長。例如在低溫下培養熒光板毛桿菌、黃色桿菌和海水無色桿菌,對碳水化合物的發酵作用,在-3℃條件下120d內仍有發酵作用,在-6.5℃就完全停止了。對蛋白質的分解作用,在-3℃經46d仍見到有分解但它對蛋白質的分解作用很弱了。還有的研究證明,即在0℃以下微生物進行發育,但失去了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能力,僅殘存對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能力。 3、細菌對低溫抗受性 有人實驗,在凍結狀態下,較高溫度下的反而比低溫的死亡率高。例如大腸菌在-70℃的條件下急速凍結,然后在各種不同溫度下冷藏,冷藏中不同時間的細菌死亡率,雖然隨凍藏時間的延長細菌數逐漸減少,但在-2~-5℃之間死亡率最大,-20℃時反而減少。 4、低溫對微生物致死的原因 另外,隨著原生質體中水分的凍結,相當于干燥狀態,使新陳代謝的機能受到抑制。同時冰結晶產生的機械壓力也是致死微生物的重要原因。因此。原生質的凍結變性,亦是不可忽視的因素。 5、低溫與寄生蟲 寄生在牛、豬肉中的有鉤絳蟲或無鉤絳蟲囊尾蚴蟲用凍結的方法亦可致死。寄生蟲不太嚴重時。必須將肉類放在-10℃以下10d的凍結。按規定,肉中有鉤絳蟲,要在-7℃以下放置三周,-10℃以下放置二周。 三、低溫對酶的作用 酶的種類很多,一種酶只能在一定的溫度內起作用。而且酶的作用是受多種條件所制約的,其中主要是溫度,不同的酶有它自己作用的最適溫度范圍。 肉類中各種酶活性的最適溫度在37-40℃,低溫會使酶活性顯著下降,通常每下降10℃,其活性要減弱1/2—1/3。當溫度降低到0℃,酶的活性大部分受抑制。如接近-20℃左右,酶的活性就很不明顯了。這是低溫冷凍能長期保藏肉類的重要原因。因為宰后的動物肉所發生的一系列的變化—死后僵直、成熟、脂肪的氧化等過程,都直接取決于酶活性強度。 特別像含有高度不飽合脂肪酸的魚肉,很容易受酶的作用產生變化,通常這樣的產品多在-25~-30℃的低溫下保藏,對防止氧化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所以在較低溫度下保藏肉類,變質的速度大大地減慢。如脂肪在水解酶的作用下,單位時間內脂肪的水解與溫度的關系如表5。 但是,低溫對酶活性的作用,僅是部分抑制,而不是完全停止。酶對低溫的感受不像高溫那樣敏感,即使在極低的溫度下也不會完全停止,例如脂肪酶在-35℃尚不失去活性;糖原酶在同樣的條件下酶活性雖然遭到削弱,但仍然保持一定的活性,其催化作用并非停止,所以在目前我國冷藏溫度不低于-18℃的條件下,酶活性并未完全停止,只是作用緩慢而已。由此可以理解在低溫下貯藏的肉類,應有一定的冷藏期限。酶對低溫的耐受性很強,蔗糖酶、脂肪酶、胰蛋白酶、氧化酶、過氧化氫酶、還原酶等在-191℃也不完全失去活性。凝乳酶和胰朊酶在-191℃下耐受45min。 肌肉中的組織蛋白分解酶,經解凍之后較凍結前的作用更為強烈,也就是說由于凍結增強了自體酶的作用,使其蛋白質更易于被酶所作用,這種說法雖然尚有些疑問,但動物肉的解動僵硬,ATP的分解較未凍結狀態時更劇烈。如牛肉中AIP分解速度在-3℃時比0~10℃的非凍結狀態時加快。 文章來源:食品研發與生產 【 關閉窗口 】 |
全部
訪談對話
專題論述
專題活動
|